瑞士百達集團
「比婚姻更持久」的合夥人制度
採訪
一家專門做資產與財富管理的金融機構,是如何橫跨兩百年,不上市、不購併、保持單純的業務,卻成為瑞士管理資產規模第二大的金融集團?
它是瑞士百達(The Pictet Group)(以下簡稱百達),這家機構冠上了家族姓氏,不擁有外部股東,很少人能一窺堂奧。
比高盛、花旗歷史更悠久
「盼我後代照顧客戶子孫」
二○二三年,瑞士信貸宣告破產,靠著同業瑞士銀行出手收購,才避免了全球金融市場進一步動盪。在這場危機中,默默取代瑞信在瑞士金融機構總管理資產第二名地位的,就是百達。
它在一八○五年創立,比起多數全球金融巨擘,例如高盛、花旗等,成立時間來得更早。但當多數金融機構忙著購併,發展多元業務,例如各式貸放款、證券承銷等,來打造出金融帝國時,它卻始終只專注做一件事——協助客人做財富與資產管理。
該家族的家訓,也是企業經營的核心理念是:「竭盡所能、評說由人。(Do well and let it be said.)」
低調與專注,是流淌在百達家族血液裡的基因。
做為家族中第九代任職百達管理合夥人職位的成員,百達朗(François Pictet)在接受商周專訪時表示,他的求學歷程與瑞士一般家庭小孩相同,讀的都是公立學校。
前任百達管理合夥人伊萬.百達(Ivan Pictet)曾對外表示,百達人「絕對不會主動亮出我們的錢。」1
不同於美國華爾街金融菁英的高調外顯、語調快速,百達朗的氣質溫和,語調緩和且堅定。而他們對「時間維度」的認知,也非常不同。
多數的上市金融業以及其投資者,對公司每一季的財報數字錙銖必較,但,百達朗對商周透露,對於經歷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波斯灣戰爭、金融危機的百達來說,他們看待時間的維度,不是用季,也不是用年,而是「永恆」。
「我們看待客戶的時間維度基本上是永恆的。(The time horizon of our clients is basically forever.)」百達朗直言,做為客戶資產的守護者,「我們的目標是我的後代可以照顧我客戶的子孫。」
只做客戶財管一件事
防利益衝突,不做投行
他說,許多客戶的主要目標,不只是讓資產放大,而是可以好好傳給後代,也因此,這些人會尋求具備同樣視野與時間維度的財富管理機構對話,而百達,期許自己能扮演與這群客戶時間維度同步的機構。
「在我們身後的,是流傳兩百年的歷史,在我們眼中,二十年(做為時間單位)更像是短期思維。」百達朗表示,這樣的信念,使他們在營運時,優先思考的是照顧客戶的資產,而非追求公司本身財務數字的成長。
另一位前任百達管理合夥人尼古拉斯.百達(Nicolas Pictet)也曾告訴該公司員工,留住客戶比賺取利潤更重要。因為他們相信,成為客戶資產的守護者,比起短期財務表現,更能讓公司長期成長。
「你仔細想一想(百達)二百一十九年的歷史,實際上我們就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投資。」瑞士百達資產管理亞洲(日本除外)行政總裁趙俊杰直言。
百達朗則形容,這樣的專注,就像是百達「只有一個孩子(財富與資產管理業務)。」
對比其他金融同業,百達可以做到這樣近乎任性的專注,關鍵是私有化,這讓他們專注追求客戶利益,而非股東利益。
以同樣設立超過百年的瑞信為例,這個曾經的巨人,倒下的原因,就是源自於它為了追求短期業績成長,忽視背後的風險,才在多項業務上陸續踩雷虧損。
不僅瑞信,就連出手收購它的瑞銀,在金融海嘯期間,同樣也一度深陷危機,損失數百億美元,甚至需要瑞士政府出手救援才得以度過。
這些事件反應了,百達的管理者眼中,最戒慎恐懼的經營風險。
百達朗舉例,當一個金融集團同時擁有資產管理與投資銀行部門,此時究竟是要賺客戶財富增長的管理費,還是要鼓勵客戶多多交易,從中賺取手續費?他認為,這其中必然存在利益衝突,客戶利益便可能因此受損。
「(銀行融資或信貸)可能是一筆很好的生意,但當你開始咄咄逼人(還款)的時候,你(的立場)還是與客戶坐在桌子的同一邊嗎?」他認為,業務多角化,不僅可能會使客人利益受損,更會使公司財務架構過於複雜,「我們不想玩弄我們的資產負債表。」
「不當所有人的銀行!」
揭密相互綁定的合夥人制度
也因此,他們選擇將業務單純化,他說,百達「沒有要成為所有人的銀行。」
能捨棄誘惑,不追求短利,背後是獨特的合夥人制度。這項制度常見於律師、會計師產業,在金融業卻非常罕見。
目前,百達共由八位管理合夥人組成合夥人委員會來管理這家金融集團。八位中,包含百達朗在內,只有兩位是來自百達家族的成員,其餘皆是來自外部的專業經理人。
「(管理者角色)從來不是自動與生俱來的。」百達朗指出,他身邊其他同樣具備該姓氏的同輩親戚,大多數都沒有選擇進入家族企業服務。
要成為百達管理合夥人,須同時具備專業技能與受到現有合夥人們的肯定;且新任合夥人加入時,須從前任合夥人手中購入股票,金額之高,可能幾乎等於要押上身家,甚至是舉債購入,才能完成這項手續。
不同於一般企業高管,可以在任職期間賣股變現,百達合夥人所持有的股票,多數是直到退休、離開合夥人身分後,才能全數出脫,真正享受到股權增值獲利。
百達朗表示,在該制度下,一心追求績效、自我意識強烈、無法團體作戰的明星經理人,就難以成為合夥人的一員。
在百達兩百多年的歷史中,只出現過四十七位合夥人,每位的平均任期超過了二十一年,百達朗是百達第九代任職管理合夥人的家族成員。彭博形容,該制度是「比典型婚姻更持久的羈絆。」
由於該公司從未上市,公司股份無法隨時變現,合夥人公司持股部位,更等同於變相被鎖住。管理者因此缺乏衝刺短線績效的誘因,而會選擇長線布局。
舉例來說,金融海嘯時期,當時大部分金融機構都在裁員,相較於瑞銀與瑞信等瑞士同業,百達不僅財務面受傷相對輕,甚至還逆勢增加招募、增加人手。
「越是艱困的時候,我越要陪伴在客人旁邊。」百達投顧台灣總經理林秋瑾指出,遇到金融海嘯,理論上客人更需要財富管理的服務,當金融業者裁員,抑或用便宜的年輕員工替代資深員工,「成本(更)低,但對客人沒有好處,那我要怎麼再建立(客人對)我的信任感?」
「合夥人與公司間存在強烈的利益一致性。」百達朗解釋,在這樣的制度下,管理者思考的就不會是下一季如何快速改善財報數字,而會思考「二十幾年後,當我退出管理階層,我經營的公司是否跟現在一樣好,甚至是更好?」
當客戶與管理者的長期利益高度綁定,所創造的,就是百達異於同業的策略時間維度。
長期思維讓它挺過逆風
規模難做大,卻不易踩雷
以日本市場為例,百達早在一九八一年就在該國設點,卻足足等了二十年才轉虧為盈, 如今它的管理資產規模,是日本外資同行中的第五名。
花二十年才開花結果,這若放在其他金融機構或上市公司,都是董事會與股東難以忍受的。趙俊杰直言,這就是私有化與長期思維給予百達的優勢。
別人用收購擴張,百達選擇有機成長;別人用明星經理人帶隊,百達靠的是合夥人的集體智慧。當同儕在逆風中,選擇先丟下部分船員減輕船的負重,百達卻不拋棄船員,還乘機向其他好船員招手。
當定位與制度都與眾不同,企業看待客戶、人才與成長軌跡的思維也會不同。
當然,這樣的選擇,也有其代價存在。
一家全球私人銀行前高層就點出,百達最大的缺點,就是規模難放大,在可見的未來,百達可能都難以躋身摩根大通、花旗,或是瑞銀這種規模的大型綜合銀行之列。
儘管如此,百達朗與他的合夥人仍堅信著,不是每件事都可以速成、抄捷徑,欲速,有可能不達。
「如果你想走得更快,試著走慢點。(If you want to go fast, go slow.)」百達朗向我們分享他所信奉的哲學。
當同業因搶快而犯錯,它卻拉長時間維度。評說由人,這是百達今日站穩瑞士第二大金融機構的關鍵。
延伸閱讀
200年企業也擁抱AI 百達9年前就推機器人基金
縱然瑞士百達採取穩健經營,選擇不跨足多元業務,在資產管理領域的基金業務上,也沒看到它推出近年業界最火熱的ETF(股票指數型基金)商品,不過,這並不代表這家200多年歷史的機構,只會打保守牌,不擁抱創新。
如今資本市場最熱門的議題之一,是機器人應用。其實,早在2015年,百達就建立機器人主題基金,是最早一批的機器人主題基金之一。該基金今年以來報酬率超過1成,若從創立至今計算,則報酬率達170%。
另一案例是,縱使如今大部分投資者已熟悉ESG與氣候風險概念,但早在18年前,百達就成立了關注水資源基礎建設跟設備的水資源基金,成立至今報酬率也累積超過1倍。
甚至,他們也會積極在企業內部擁抱科技應用,例如早在2007年,就在門禁系統中引入虹膜辨識技術;2023年,他們也在內部推出了結合OpenAI功能的生成式AI服務。
逾200年的歷史,並沒有成為百達的包袱;合夥人制的共識決,也並未讓該公司放慢創新的腳步。因為長期思維,讓他們不僅能在趨勢落地前,就先行布局,慢慢等待題材發酵、開花結果,同時也願意擁抱相關概念與科技,讓自己成為體驗與實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