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百達集團
陳泰銘(Pierre Chen)陳泰銘從頭開始打造一個「元件發電站」
如果你擁有一部智慧手機,就很有機會間接成為了國巨(Yageo),一家為蘋果和三星等製造商供應重要零部件的臺灣公司的客戶。他們的產品是各種電子用品的基本元件,從筆記型電腦到電動汽車,以及衛星和潛水艇。很多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電子產品都依賴于國巨的「無源元件」,即本身不產生也不需要額外能源的器件。
國巨40年前在臺北市開始製造機床時,年營業額不到100萬美元一年。公司最初以製造技術准入門檻低的元件而聞名,例如電阻器。後來通過收購其他公司,國巨填補了自身產品範圍的空白,從而能夠為客戶提供完整的產品系列。如今它已成為一家年營業額超過40億美元的跨國公司,在全球聘用45,000名員工,於24個國家設有倉房。
「臺灣從個人電腦時代開始,然後是筆記型電腦時代,再到智慧手機時代,是一個以科技為重點的地區。」 該公司的創始人陳泰銘說。「但現在 2022 年,全球電子市場的下一個潮流之一是電動汽車。 有人說電動汽車是下一個移動的個人電腦。」汽車行業現在貢獻了國巨總收入的 20%以上。 考慮到其他優質管道,如航空航太、醫療、工業和高端 5G,您擁有 60% 的營業額。 「我們過去的並購戰略已將國巨徹底改變了,」 陳泰銘說。
1993年,公司發行40%的股份,成為首家在臺灣證券交易所上市的無源元件製造商。利用進入資本市場所獲取的融資收購資金,公司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在新加坡和德國收購了若干電阻製造商。直到2000年,它以6.8億歐元收購了荷蘭電子製造商飛利浦的半導體和先進陶瓷元件子公司,從而改變了自己的發展前景。這是公司從本地參與者轉變為全球元件巨頭的第一個重要步驟。
「我們已經相當國際化了,但通過這次收購,我們成為了一家真正的國際化公司。」陳泰銘說道。「這讓我們引進了一些非常優秀的人才,儘管我們都秉持相同的願景;但在如何提高效率方面存在分歧——這是非常重要的企業文化問題,導致我們花了大約8年時間才真正融合兩種業務。不過,當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時,我們強大的財務能力幫助我們在其他公司破產時生存了下來。
從那以後的幾年裡,國巨繼續其戰略並購活動。2019年和2020年,公司又進行了兩次跨境收購,分別收購了兩家世界知名的美國零部件公司Pulse和KEMET,這兩家公司在行業內的品牌知名度都很高,並且與汽車行業有密切的聯繫。 「對於電動汽車和傳統汽車製造商來說,可靠性是關鍵,」 陳泰銘解釋道。 「建立品質控制系統和客戶的信任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今年早些時候,公司還宣佈了另一項潛在交易,收購有 300年歷史的德國家族科技集團Heraeus。 一半的銷售額來自汽車行業,一半來自工業,這項擬議交易標誌著國巨邁向高端感測器市場的第一步。
這些收購都建立了陳泰銘所說的國巨「轉型為全球電子元件強國的長期戰略」。然而,它們也為集團提供了一個更加國際化和多元化的製造基地,這使公司得以實現以靈活應對新冠肺炎等宏觀挑戰和日益加劇的保護主義。
至於下一代,陳泰銘是樂觀的但也很實際。他的女兒陳少喬(Joy Chen)在輪崗後成為國巨的臺灣銷售主管。「我想說,在她參與公司的這個孵化階段已經是一段漫長的旅程。」 陳泰銘說,「我當然很高興她對我們所做的事情感興趣。 然而,國巨作為一家上市公司,我們仍然需要根據股東和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最大化來做出決策。
基於女兒過去自己取得的成就,陳泰銘並不懷疑她的能力或才能,但他想看看女兒在這個充滿活力的市場中如何應對幾個「上下週期」來證明她可以在公司內擔任更大的角色。 目前的市場狀況顯然遠非理想,陳泰銘認為這是「讓陳少喬領導她的團隊並大放異彩的機會。 我真的很期待她將會面對的東西。
除了在工業領域的卓越成就,陳泰銘還以藝術收藏家的身份而聞名。30年前,他開始專注涉獵收藏1990-2005年間的藏品,因為他可以在市場上找到屬於這段時期的明碼標價的優秀畫作。「幾個月前,英國畫家Francis Bacon的一幅畫作在歐洲拍出了超過1.42億美元的高價。15年前,我曾經花380萬美元買了一幅類似的作品。」
他被《ARTnews(藝術新聞)》雜誌評為全球十大收藏家之一,躋身該榜單的還有路易威登集團(LVMH)的Bernard Arnault、希臘航運家族的Philip Niarchos和私募股權投資者Leon Black。他的現當代藝術收藏包括Francis Bacon、Andy Warhol、Cy Twombly、Roy Lichtenstein 和 Gerhard Richter等名家的作品,以及來自中國和日本的當代作品。
他創立的國巨基金會致力於通過對話增進東西方藝術群體之間的理解。該基金會還將東方藝術家推介到西方市場。陳泰銘表示,未來幾年國巨基金會還會有更多成果。當他收購一件新的藝術品時,投資是陳泰銘最不關心的事情。 「我們不是為了收藏而收藏,」他說。
「我只會買我喜歡的藝術品,從不在意它們的市場潛力。我當然不會把它們放在儲藏室裡——如果藝術只是一種投資,那就沒有樂趣了。」對他來說,藝術是生活的一部分,應該圍繞著你自己。 「我喜歡在辦公室和家裡和畫作一起生活,」他補充道。 「高科技有時會帶來很大壓力,所以你需要一些東西來平衡你的生活。」